单位里来的大学生混过学生会的不在少数。但是学生会主席、副主席的却是少数,毕竟人数少,每个学校每一级就那么一两个。2003年,某普通本科院校的正、副主席都来了我们单位,正主席姓孟,叫孟小发,本科,副主席姓吕,叫吕不韦,专科。 副主席,吕不韦,虽然专科,但在施工单位技校、中专都一大堆的情况下,并不逊色。吕毕业就进了一个新成立的分公司,分公司经理当年32岁,正是干事创业的年纪。公司开始成立,项目只有一个,分公司经理整天待在项目上,基本相当于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反而显得没什么事了。就这样,一帮刚刚毕业的小伙子在分公司经理的关注下、呵斥下一天天的成长起来,开始都是技术员,慢慢的干施工队长,质检部长,吕不韦天生一副好嘴,性格相当外向,干质检部长期间还兼着协调的任务,整天与村里书记喝酒吹牛逼,关系处的很好,让领导少喝了不少酒,少操了不少心。很快,一晃五年过去了。2008年,公司中标外地一个活,分公司经理立马就把吕不韦派过去,任项目经理,连副经理这级都直接跳了过去。 分公司经理也喜欢用自己熟悉的人,自己也年轻,刚好培养一下嫡系,老家伙们自然就要先靠边站了。吕不韦能力也强,干完那个项目之后,陆续接了几个项目,都是他负责。能力有,业绩也有了,2012年公司调整,需要提拔一批分公司副总,尽管费了一番周折,但是成功提拔,进入分公司领导班子,跨入领导行列。31岁提分公司副总,尽管比起当年那些前辈们28岁干分公司总经理,33岁干集团总经理的传奇还是逊色不少,但是在目前形势之下,已经是最年轻的副总。 主席,孟小发,毕业分到公司新成立的一个带有股份性质的分公司。公司人数不错,但是公司老总理念不同,一直保持公司一到两个项目的规模,不多也不少,只做挣钱的项目,赔钱的一概不接。孟小发毕业就分配到实验室,本科生,学工地上那点试验技术简直就是轻松加EASY,但是因为公司项目一直没有拓展,人员相对固定,混成实验室主任也是就等到了五年之后。 我认识孟小发是在2011年,那时候我是总部项目总工,他还是分部的试验室主任,我也是这时候才知道他是与吕不韦一起的学生会主席,而且他是正的。谈吐确实不凡,与监理打交道一套一套的,开个会发个言真的不用打草稿的。可是纵然如此,又有何用,工地就是这样,能力再强,进了单位就是体制内,分到什么样的分公司,碰到什么样的分公司经理,碰到什么样的项目经理,几乎可以决定你未来十几年的命运。在目前中国大地上的成千上万个项目部里,对人的评价考核千差万别,根本没有规矩可言。项目经理也是人,他的喜好可以说千差万别,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但是来到项目上,他对你的评价将影响你以后的很多年,而且第一个项目对你不认可了,你可能很多年都难以再在其他项目东山再起,不是说不可能,只是难度相当大。 分公司老总则决定着公司项目的规模,发展,员工的机会,项目多,每个人的机会就多,项目少,那你只能在你的部门领导下继续工作,等到他升迁或者调离。项目有时候太熬人就是这样,一熬一个项目就是两三年,两三年之后又是啥样谁也不知道。前途未知、变幻莫测是工地一大特色。 孟小发就这样一步步熬下来了,以致以前的副手吕不韦都已是分公司副总了自己还在实验室主任的岗位上蹉跎。终于,2013年,毕业十年后,孟小发终于意识到自己在这单位再混也顶多是个项目总工到头了。毅然辞职,去了南方,给某私人老板干去了,号称年薪30万,但是我想,其实更多的应该是无奈吧,至于钱是否真有那么些,已经不那么重要,各种辛酸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
0 条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