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帖子,关于新人和实习生的【学生思维】,看的我真叫一个恼怒。可那3000+的赞,华丽丽的打了我的脸。咳咳咳,我不是撕逼,只想就文章说说我的看法,谈谈新人和实习生。 文章中首先提到,他的众多同事最不乐意听到的,就是「我只是个实习生啊」。 “因为我只是个实习生,所以我做好实习生应该做的事情就行了。把上级分配的任务做完,剩下的时间就是自己的。别人的工作与我无关,最好也别让我加班,反正一个月才给那么点工资。” 然后作者balabala说一堆大道理。 我真就纳闷了,人家孩子想的一点都没有错啊!换位思考一下,作者你刚实习的时候,如果在公司里一个月拿着800块,而那些资历深的前辈总是让你去“义务”的帮他们搬图纸、盖章、打图,做一些对专业技术没有任何提高的活儿,你会不会抱怨呢? 说到这里,可能有的人又要反驳了,说我太矫情,新人本来在一个新的单位,就应该态度谦卑一点,多做点事情是应该的!我只能呵呵了! 我想表达的就是,实习生和新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这个角色走过来了,能不能感同身受一下,不要对他们要求这么多?拿多少的钱干多少的活,这个不是我们大家潜意识里一致认同的吗?不要把自己摆在道德的最高点,去质疑谴责,这种”消极“的工作观,因为你自己也是如此! 有些实习生幸运的参与工作中,干的活儿很多,最后有没有收到合理的收入呢? 大部分实习生工作经验不足,没有参与工作,所以拿很少的钱。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因为自己是实习生,所以应该去打杂啊,后勤的每个月还有千把块钱的工资,负责干这些活儿,那么让拿着800元的实习生干这些,还理所应当觉得他们应该做,是否合理呢? 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这还是假设新人和实习生有800元的工资。在许多企业里,实习生不但没有工资、补助,反而还要倒贴路费、饭费。更悲剧的是,没人教没人带,让他们自生自灭,还要接受全公司人的打杂要求(美名曰自我提高与工作必修课),要是他们敢拒绝,“这孩子不行”“这孩子不勤快”“这孩子学生思维”的道德舆论扑面而来。 “把上级分配的任务做完”在文中成了工作的最低标准。可就我知道的,好多工作多年的,自己的事儿还办不利索,每次活儿丢三落四,别人给擦屁股,给帮忙的。对于一些人来说,能做好份内的事儿,已经是个很高的要求了。要是实习生能把自己该干该做的事情都做好,我会毫不犹豫的给他点个赞。 如果作者在文中想表达的是工作想突破、进步,应该努力钻研,这三观我给满分。可怕的是,作者所代表的非学生思维,暗含着让新人和实习生加班陪他们,仅仅是为了让新人打杂,如果新人不开心(不知道谁放这位置上觉得开心),他们又会以“老人”的姿态教育新人们,“踏实,努力,任劳任怨,工作态度很好”,而这些杂活,对技术能力的提高一丁点关系都没有。 这仅仅是出于让新人服从,又或者偷懒自己的事情让别人做,除此无他。是是是,同事间互相帮助不是应该的么?可是别的同事帮你,你可想着抽空还情请吃个饭什么的,怎么换新人和实习生就成了理所应当而无恩情可言了呢?以前有个领导,我随手做了一件事儿后,她说谢谢你,我回了句应该的,结果她告诉我“没有谁应该为你做什么”。 接着作者提出第二条实习生通病:「可我已经很努力了啊」 我完全可以想象到一个人说出这句话时自己的无奈和沉重,觉得付出很多、意识到自己举步维艰,可又不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我想这感觉大家都曾有过。 可是作者冷冰冰的写了一句“没做好就是没做好,就算再努力,也改变不了没做好的事实。” 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真!够!狠!的!这句话暗示,做不好就是白搭,你说你这么努力还是不行,以后就别想着翻身了。听到这样的话,不会伤心就怪了 事实上,作者所表述的是一种悲观的解释风格:认为做不好工作是因为能力,换句话说,并不是通过个人改变而能调整的。听者觉得自己再努力也无法改变时,会觉得悲伤、郁闷、自责,有时破罐破摔,或者暴怒。 写到这里我想起以前单位的院总,他经验丰富,毫不吝啬的教授大家知识,大家很喜欢他审图。当我们出了问题和差错时,他只就事论事,而不论人。比如他会跟我说“茄子啊,你这次的图有哪些哪些问题,下次注意,尽量规避。”这句话暗含的意思是:茄子这次没有做好,下次只要注意就会改正,这与茄子有没有能力没有关系。如果上面的话换成作者的这种悲观的解释风格会是什么样呢?“茄子你怎么又犯这个问题?跟你说了老是不改,啊?”这句话暗含的意思是:因为茄子某种能力有问题,导致无法改正,每次都错,可以预示,下次还是会犯错。如果我听进去,我会觉得,我已经很努力了,怎么还是做不好?一定是我太笨了!反正我努力也还是这样,那么不要努力了吧。 所以这种“没做好就是没做好,就算再努力,也改变不了没做好的事实”话,说了不但没有好作用,反而会让新人沮丧。 也许作者非等闲之辈,一就业就融会贯通,不需要拜师学艺,便自学成才习得十八般武艺。于是一就业就头顶光环,战斗到最后…… 可是谁不是从错误中成长,谁不是在郁闷中前进。作者咋好了伤疤忘了疼,一旦摆脱了新人和实习生的位置,立马教育别人如何教育新人和实习生呢? 对对对,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很多时候,所谓的师父还没带徒弟走到门口就先撤退了,当徒弟做不好,“那一定是你没有用心,你不努力”。 之前单位的专业负责人,听说他刚进院里受人排挤,一直做冷板凳。我发现他对于实习生和新人特别喜欢冷处理,放着不管不问不教,有活大家累死也不给新人和实习生,开大会的时候还喜欢当众贬低新人和实习生。 我就不明白了,他自己明明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吃过的苦都明白,为什么当新人和实习生遇到的相同的困境,不是上去拉一把,而是冷漠的给他们贴上“他不行他没能力”的标签呢? 我不喜欢这种逻辑。一方面自己是受害者,遭遇同样的困境,一方面又转身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变成施暴者,对遇到同样困境的人下狠手。为什么我们希望自己受困时,有人出来拉一把,而遇到另一个自己时,却不能施以援手?推己及人真的就这么难么? 最后,作者对实习生常说的“我有一个很棒的点子”进行了鄙视和嘲笑,觉得“但是很可惜,大多数时候,这一点用处都没有。” 。。。。。。 这句话暗含的意思是:实习生和新人所说的没有价值。实习生和新人不可以有想法么?每个人都从无到有慢慢走出来,为什么实习生就不能有点子?如果当初作者刚入职也是被不断的pass、pass和pass,不知道现在作者还能在这里大秀优越感么?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么走过来的,这些实习生可能将来只是平凡的从业者,也可能将来是行业里的领军人。无论是谁,他们都是当年的我们。 与其站在道德高点上教育,还不如告诉新人或实习生,这个地方有问题,为什么会出现问题,怎么解决。真的,我们并不需要无谓的批评和指责,我们要的是解决方法。如果只有批评和指责,那不过是假借指导别人的名义发泄内心曾经被忽略的愤怒。 |
0 条回帖